用具:纯碱、食醋、容器(如废弃饮料瓶,易拉罐)、塑料棒、小勺。
步骤:
① 将食醋2勺半倒入容器内,加入半勺纯碱。
②用塑料棒不断搅拌均匀,使其尽量溶解。
③处理实验区,将1:10稀释的实验废液倒掉,以免污染环境。
现象:迅速有大量气泡溢出,纯碱被逐渐溶解
优点:方法简便、材料便于寻找,在家中便可以体会到实验的乐趣。
缺点:不可以将生成的醋酸钠用来实验,没有处理设施,实验精度差。
原理:
(产生原因是弱酸的部分电离)
魔术用途:可用来表演水中抓冰魔术
6含量测定
编辑
实验目的
1.掌握非水溶液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结晶紫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实验原理
醋酸钠在水溶液中,是一种很弱的碱(pKb=9.24),不能在水中用强酸准确滴定,因此需用非水滴定法。选择适当的溶剂如冰醋酸则可大大提高醋酸钠的碱性,可以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其滴定反应为:
邻苯二甲酸氢钾常作为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其反应如下:
由于测定和标定的产物为和,它们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解度都较小,故滴定过程中随着标准溶液的不断加入,慢慢有白色混浊物产生,但并不影响滴定结果。本实验选用乙酸酐、冰醋酸混合溶剂,以结晶紫为指示剂,用标准高氯酸-冰醋酸溶液滴定。
仪器试剂
1.仪器:25mL酸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
2.试剂:
(1)(0.1mol·L-1):在700~800mL的冰醋酸中缓缓加入72%(质量比)的高氯酸8.5mL,摇匀,在室温下缓缓滴加乙酸酐24mL,边加边摇,加完后再振摇均匀,冷却,加适量的冰醋酸,稀释至1L,摇匀,放置24h(使乙酸酐与溶液中水充分反应)。
(2)结晶紫指示剂:0.2g结晶紫溶于100mL冰醋酸溶液中。
(3)冰醋酸(A.R)
(4)邻苯二甲酸氢钾(A.R)
(5)乙酸酐(A.R)
实验步骤
化学品名称:醋酸钠 (CH3COONa·3H2O)
水碧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集 山西运城有机硅消泡剂价格生产加工经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公司成立至今一直秉承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在专注市场开拓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用心的服务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和好评,在周边地区逐渐树立起公司良好品牌。 公司将不断完善并研发产品质量的理念精神。年轻队伍,以实际行动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精挑细琢的姿态为客户创造性价比产品。 公司愿景:万分的努力,只为能给客户赢得十分的满意!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追求,一定能够实现与您互利共赢!
1.应用专用的槽罐车运输。
2.常温常压下,避光保存,保质期为12个月。
3.本产品为酸性液体,使用中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若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E:1.除磷剂是一种以铁离子为核心的多羟基多络合体的复合阳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带负电荷的磷酸根产生强烈络合作用,同时具有脱色、降低COD的作用。
2.总磷去除率可达95%以上,COD去除剂率达50%以上。
3.适用于高磷、高COD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综合污水的除磷降COD的废水处理。
产品性能指标:
项 目
指 标
密度 g/cm3 (20℃)
≥1.35
PH (1%水溶液)
2.0 - 3.5
使用方法
1.适用于任意PH值的废水,但 处理范围PH值为6-9,配合聚丙烯酰胺使用效果更佳。
2.本品投加量视污水中总氮、总磷、COD情况的不同,产品投加量也不同。具体投加量需通过实验室烧杯小试及现场试验确定。
运输与存贮
本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操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应佩戴防护用品以避免身体直接接触。若不慎溅入眼中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包装:本品为液体,散装,槽罐车运输
存放: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处,保存期为12个月。
F:1.除磷剂是一种以铁离子为核心的多羟基多络合体的复合阳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带负电荷的磷酸根产生强烈络合作用,同时具有脱色、降低COD的作用。
2.总磷去除率可达95%以上,COD去除剂率达50%以上。
3.适用于高磷、高COD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综合污水的除磷降COD的废水处理。
产品性能指标:
项 目
指 标
密度 g/cm3 (20℃)
≥1.35
PH (1%水溶液)
2.0 - 3.5
聚丙烯酰胺本身及其水解体,一般没有性。在给水排水规范实施手册水处理中,明确规定聚丙烯酰胺使用的非经常使用下0.1mg/L,在经常使用下0.1mg/L。在水处理工艺助凝应用中,其使用量可取上述值为大投加量,选购食品级质优、低残值的聚丙烯酰胺产品,则可保证饮用水的卫生。
聚丙烯酰胺在进入后,绝大部分在短期内体外,很少被消化道吸收入,因此其本身。多数商品也不皮肤,只有某些水解体可能有残余碱,当反复、长期时会有性。美国食品及局认为,PAM及其水解体是低或的。聚丙烯酰胺的性,主要其残留单体丙烯酰胺(AM)。
丙烯酰胺为性致,对有损伤作用,中后表性出肌体无力,运动失调等症状。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
研究表明,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丙烯酰胺,饮水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2002年4月瑞典食品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等中检出丙烯酰胺,而且含量超过饮水中允许大的500多倍。
之后挪威、英国、瑞士和美国等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丙烯酰胺主要在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加热(120°C以上)烹调中形成。140-180℃为生成的佳温度,而在食品加工前检测不到丙烯酰胺;在加工温度较低,如用水煮时,丙烯酰胺的水平相当低。
水含量也是影响其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烘烤、油炸食品后阶段水分、表面温度升高后,其丙烯酰胺形成量更高;但除外,在焙烤后期反而下降。丙烯酰胺的主要前体物为游离天门冬氨酸(土豆和谷类中的代表性酸)与还原糖,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丙烯酰胺。
食品中形成的丙烯酰胺比较;但除外,随着储存时间,丙烯酰胺含量会。丙烯酰胺在和体外试验均有致突变作用,可引起哺乳动物体细胞和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如核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多倍体、非整倍体和其他有丝异常等,显性致死试验阳性。
并证明丙烯酰胺的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是其主要致突变活性。对丙烯酰胺的职业人群和因事故偶然于丙烯酰胺的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均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性作用,但还没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因此,各,均有规定聚丙烯酰胺工业产品中残留的丙烯酰胺含量。一般为0.5%~0.05%。聚丙烯酰胺,在用于工业和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方面时,一般允许丙烯酰胺含量在0.2%以下,用于直接饮用水处理时,丙烯酰胺含量需在0.0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