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繁琐的文字描述,观看我们的视频,让武陵源区ISO9000质量认证周期上门产品一览无余!
以下是:武陵源区ISO9000质量认证周期上门的图文介绍
ITSS认证的六大过程 ITSS条款从管理要求、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五个方面提出了运维成熟度模型各级的要求, 不同成熟度级别的标准条款要求也不相同, 但无论三级还是四级, 其实施的步骤和方法都基本相同。实施步骤可分为贯标准备、现状调查分析、构建体系、试运行、内部评估和… ??ITSS条款从管理要求、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五个方面提出了运维成熟度模型各级的要求, 不同成熟度级别的标准条款要求也不相同, 但无论三级还是四级, 其实施的步骤和方法都基本相同。实施步骤可分为贯标准备、现状调查分析、构建体系、试运行、内部评估和体系管理评审、改进六个阶段, 若企业还有评估认证的需求, 还可增加评估申请、接受现场评审并整改等阶段的工作。 ??1 贯标准备 ??建立运行维护服务能力体系是对企业运维服务业务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它涉及到组织结构、管理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变化和优化, 对组织运维业务发展甚至是企业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组织在实施标准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来应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准备工作。 ??(1) 成立贯标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在贯标过程中, 会涉及到对原有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管理方法的调整, 在体系构建过程中, 则会涉及到相关运维职能的确定和划分, 这都必须由公司级领导协调和决策。成立贯标领导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贯标过程中对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和管理方法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领导小组至少要由主管运维业务的企业级领导担任组长, 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 以便遇到问题及时协商做出决策。除领导小组外, 企业还需要成立一个负责贯标具体工作的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主要负责贯标过程中具体工作的落实, 如企业运维业务发展分析、组织贯标过程培训、组织实施内部评估和管理体系评审、对外联络等工作。工作小组通常由运维业务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 各相关部门与运维业务有关的岗位人员担任组员。工作小组的组长应当在贯标期间专职负责贯标工作。 ??(2) 组织贯标培训 ??在正式开展贯标工作之前, 对标准进行了解和学习是基本条件。至少要组织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所有成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标准基本内容、标准条款的具体要求以及实施标准的主要工作等。 ??(3) 制定贯标工作总体计划 ??贯标相对企业的日常工作而言比较复杂, 为保证贯标进度和过程中各项工作有效完成, 企业应当制定贯标工作总体计划。计划应对贯标每一个阶段工作都做出策划, 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实施人、责任人、配合人、工作结果及要求等内容。总体计划应经领导小组批准, 所有人员都应按要求的工作内容、时间进度、工作结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2 现状调查分析 ??本阶段应对企业的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包括以下五方面: ??(1) 现有运行维护项目的数量、收益及比重、顾客满意度、SLA达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威胁等。 ??(2) 运行维护业务的发展规划和运维业务在企业中的定位。明确运维业务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途径, 以此作为运维业务体系搭建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3) 现有运维业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搜集企业所有与运维业务相关的制度, 包括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制度, 如运维业务事件管理制度、运维人员管理制度等。 ??(4) 运维业务组织结构。明确运维业务各项职能、部门、岗位的设置, 特别是相对独立的运维团队、服务台、知识库等。 ??(5) 与运维业务有关职能和活动的绩效指标及考核。建立了哪些职能和活动的绩效指标及其考核方法和制度, 人员绩效是否与人员发展和收益建立了关联关系, 绩效指标是否实现等。 ??工作组应采用对照法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照标准条款的要求, 在调查结果中寻求满足要求的证据。找出没有落实的标准条款和虽然有相关制度但不能充分满足的标准条款, 并将差距内容具体化, 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3 构建体系 ??本阶段是企业贯标重要的阶段, 企业要认真理解标准各条款要求, 根据企业运维业务发展规划和管理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适合于自身的运维能力管理制度和方法。构建体系要以现状调查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为基础, 针对每一项差距, 认真分析标准要求和自身运维服务特点, 结合管理学知识理念, 完善运维业务的组织结构及职能、策划能力建设需求和能力建设计划、编制能力管理所需制度、确定绩效指标及考核方法。本阶段要特别注意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能力管理计划、制度、绩效指标等内容, 不能盲目、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照搬照抄。 ??4 体系试运行 ??体系构建完毕后, 要在企业内部开始体系的试运行, 发现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改进, 确保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与企业实际运维业务的适宜性以及体系有效性。体系试运行前企业应组织运维业务相关职能人员学习已建立的运维能力体系, 确保相关人员掌握工作方法和要求。试运行期间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和文件要求开展工作, 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记录并反馈到工作组。工作组应针对收到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分析并调整相关制度和文件, 确保体系各项活动不断优化。 ??5 内部评估和体系管理评审 ??在试运行末期, 要组织内部评估和体系管理评审活动。企业要选定实施内部评估的人员, 并进行内部评估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内部评估和体系管理评审都需要按照相关制度和计划实施, 评估、评审范围要覆盖标准所有条款要求和企业运维业务所有职能。通过评估、评审对已建立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适宜性进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要以书面形式开出不合格报告并进行改进。 ??6 改进 ??通过体系构建、试运行、内部评估和体系管理评审, 企业应根据已建立的改进机制, 整理上述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 特别是不符合策划要求的行为、未实现的绩效指标、内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等。企业要对所有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确定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问题原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制定出问题原因的具体措施。企业应制定改进计划, 包括改进工作内容、方法、实施人、负责人、完成时间、效果验证方法及时间等内容。 ??通过上述六个阶段的工作, 企业可初步建立运维能力体系。
医院ISO9000认证直接是目的是如何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或者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综合竞争力?我国一些医疗机构率先引进,尤其是一些民营医院以及有着较强经营意识的国有医院受益更大。其实,医院ISO9000认证的企业,有些已经取得 ISO9001 的医疗机构,仍然“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 以上种种,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一种先进实用的质量管理思路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引进。 3.ISO9000 族的质量观——经营性的质量观 医疗服务是医疗机构的主要产品。医院的顾客主要指 接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的组织或个人,以患者为主体,另外包括人群、保险公司、定点医疗合同单位等。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性、文明性等特性满足顾客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的程度决定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机构传统的质量观,定义于自身工作的优良程度,如治愈率、好转率、抢救成功率等;而 ISO9000 族的质量观不局限于此,在追求自身医疗工作优良的基础上,更强调满足顾客需求、法律法规需求的程度。 ISO9001:2008 总则中明确阐述:采取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 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 ┅┅ 旨在增强顾客的满意。 依据 ISO9001:2008 标准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打开围墙,将医院放在社会中,放在市场上,以是否识别并持续满足患者等顾客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需求的程度,做为质量好坏的评判标标准。 不同管理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实应相辅相成,共图提高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大业。 4.从识别、满足顾客的需求到达到顾客满意作为目标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居 ISO9000 族 八项基本原则的首位。 ISO9001 : 2008 标准明确规定:“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要求。” ISO9001 : 2008 使得“以患者为中心”不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成为一个可操作、可控制的程序,成为发自内心并身体力行的一项制度。 在标准中,对如何识别顾客明示的、潜在的需求,如何将这些需求转换成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程序文件、规章制度,如何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监视和测量,如何完善管理、持续满足顾客需求均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严谨的方法。 ISO9000 族,把主动识别并实现顾客的需求视为组织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把识别了一个不满意当作识别了一片市场,这与传统的满意度的调查有着很大的不同。二者都关注顾客满意度的问题,但传统的满意度的调查往往关注完成规定的指标,是被动地满意度的计算;而 ISO9000 族在满意度测评的基础上,更关注不满意的 / 不十分满意的信息,希望由此获得占有更大市场份额的契机,在切实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获得双赢的结果。二者对分子分母的界定、调查重点 / 角度的设置、调查 / 分析方法的取舍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效果也截然不同。 5.过程能力的控制——真正意义上的为主 ISO9001 : 2008 ,要求确认“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己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并特别强调“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对于医院来说,诊疗服务就是 “ 需确认的过程 ” 。诊疗服务的实现与提供是同时的,不像硬件产品的生产,出厂前可先测量一下,不合格不准出厂。医疗服务的实现与交付是同时的,如果存在问题,也是在服务交付之后才能显现出来,且其面临的是人的生命与,因而诊疗服务过程是必须识别的过程,须严加控制。其中急诊、疑难、危重病例诊治、手术、输血、新技术引进、消毒灭菌等也是关键过程,更需严加控制。 标准明确指出:“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确认过程,更需确认过程能力。也就是说, 在医疗服务过程尤其是关键的医疗服务提供之前,应确认过程能力是否能满足医疗过程的要求 。 过程能力的控制表现在人、机、料、法、环、测、记录上。 医务人员是否合法的执业人员,是否能胜任要开展的工作;医疗设备(含抢救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的功能状态,如果出现故障是否有应急措施;药品、血液、氧气、各种医疗用品等是否合格;相关法律法规是否收集到并为执行者所熟悉,相关的《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否制定 / 获得并为执行者所掌握,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危重会诊与讨论制、术前讨论制、死亡病例讨论制、三查七对制、新技术 / 新业务的准入制等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环境中的医院感染是否受控;相应的院科两级质控是否建立;应建立的相应记录是否得到规定并满足必要时举证的要求,等等过程能力均应该进行 事前 的评价。 标准要求制订关键过程能力的评价与批准的准则并得到实施。具备了相应的过程能力,才能真正保证医疗。 例如以 质量著称的国内某医院的技术准入制度,就是事前的过程能力控制的典型代表。以 腰椎穿刺技术为例:某医师要开展此技术时,第 1-3 例,只能做助手;第 4-6 例,可以做术者,但由上级医师当助手;第 7-9 例,做术者,由别的医师当助手。 9 例手术后,主任带着各级医师签字的 9 份病例交医务处审核, 再交资格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此医师方可独立从事腰穿技术。技术能力, 3 年重新评定一次。 控制的内容、方法应紧密结合行业的特点、医院的实际,但事前的过程能力的控制是必须的。标准对此项工作的要求、方法、内容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可将医疗、为主落到实处。 6. 持续改进机制 6.1 监视分析和改进 不增值的管理是无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增值?是否实现了质量目标,达到符合法律法规和持续的顾客的满意?标准为我们提供了监视、测量和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ISO9001 : 2008 专门有一重要模块提供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测量和改进的思路、方法。包括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数据分析、持续改进诸方面。 6.2 建立三级监督机制 6.2.1 日常监控 —— 一级监督 标准对产品(医疗服务)提供与管理部门的监督作出了明确要求,既包括过程能力控制,又包括产品(医疗服务)的放行。据此,可将医疗机构的院科两级质控规范起来。建立并保持相应的程序文件,将质控工作的应有地位、质控人员职责权限以及检查表的编制,如质控点、标准、方法、权重、有效性等统一规范起来。 6.2.2内部审核 —— 二级监督 标准规定,每年一次(或几次),由经过培训的内审员,根据 管理者的授权,独立地对本院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进行的内部审核,随时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起到主动地检查本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并持续改进的作用。 6.2.3 管理评审 —— 三级监督。 管理者每年一次(或几次)从宏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即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与内外环境的适宜性、对质量方针、目标、运行控制策划的充分性、体系运有效性,同时识别需改进的机会,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得经营性的质量观得以真正实现,确保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双赢。在以下情况下可增加管理评审的频次: ? 颁布的适用法律、法规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政策、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 ? 医疗服务市场、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发生重大变化时; ? 本院的组织结构、产品范围及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 发生严重医疗事故或患者有重大投诉时; ? 院领导认为有必要时。 6.3 防患于未然。纠正不合格、消灭产生不合格 / 可能不合格原因的机制 与传统管理不同, ISO9001 明确提出了三个定义: 纠正:为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 原因 所采取的措施。 措施:为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 原因 所采取的措施。 医疗差错、事故、不合格的医疗服务发生后 / 可能发生,对问题本身要纠正,同时要分析产生 / 可能产生的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 / 措施,消灭产生 / 可能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举一反三,使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 / 不发生。 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及识别变化的趋势防患于未然。 6.4 从“管理了”上升到“控制住”。验证改进的有效性 标准提出了一个“验证”的概念。 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我们通过监视和测量发现了发生 / 可能发生的不合格,制定了纠正 / 纠正措施 / 措施,管理并未结束。我们还要开展验证工作,搜集证据,看看不合格是否已纠正?类似问题没有再发生?类似问题没有发生?如果没有做到还要重新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直至问题得到解决,真正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为止。把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了”,上升到“控制住”。
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为您提供及时、便捷、贴心的技术咨询服务,10余年的坚持让我们的服务更专业,售后更完善,供货更及时。 我们的 湖南张家界HACCP认证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生产和提供厂家直销服务,性价比高是我们保障客户切身利益所坚持不变的服务原则。
江门ISO13485认证风险管理的新要求 1、产品定性或定量特征的判定: 1.1产品的预期用途和使用应规定产品预期在何种环境下使用、操作者应具有的技能和进行的培训。 1.2产品中使用的材料/部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与性有关的特征是否已知。 1.3产品是否以无菌的形式提供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产品是预期一次性使用还是重复使用、采用何种包装、贮存寿命及使用的灭菌处理形式。 1.4产品是否有限定的贮存寿命 应考虑的因素包括贴标签或标志及此类产品的处置。 2、对产品可能造成伤害的潜在源,一般涉及以下方面: 2.1环境危害:因废物或器械处置的污染 2.2使用的危害: a)不适当的标签; b)不适当的使用前检查说明书; 2.3功能失效、维护及老化引起的危害: a)与预期用途不相适应的性能特征。 b)不适当的重复使用。 c)缺乏适当的寿命终止规定。 d)不适当的包装及存放环境 3、对每项危害的风险估计 3.1针对判定的每项可能的危害,利用可得到的有效数据/资料、 相关标准、医学证明、适当的调查结果,评估在正常和失效两种状态下的所有风险。 3.2评估时可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进行,根据需要可选用潜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故障树分析及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 4、风险评审 4.1经过对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的水平。 4.2若某项危害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则应对此项危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提交 4.3若危害仅在故障发生时才超出可接受水平,则应说明: a)危害发生前,使用者能否发现故障; b)故障能否通过生产控制或性维护; c)误用能否导致故障; d)能否增加报警。 5、风险降低及防范措施 风险可以通过以下适当手段得到降低并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5.1直接手段:即从设计开发方面予以控制。 5.2间接手段:即从防范措施方面予以控制。 5.3附有说明的方式:即从产品的使用时间和频次、限制用途、寿命或环境等方面进行控制。 6、其它危害的产生 确定在降低风险过程中是否会引起新的危害产生。 7、所有已判定危害的评估 若对所有的危害项都估计了风险并在可接受水平时,则可进8,否则退回至3。 8、风险分析报告 8.1应将风险分析的结果形成文件,从而可以在考虑到的产品的预期应用和用途的条件下,对已判定的危害是否可以接受作出决断。 8.2当有新的资料/数据可应用时,应考虑进行一次新的风险分析。如随时间的推移风险起了变化及快速发展的技术有可能、增加或降低任一特定危害的风险及新的风险可能出现或首次被判定,都应考虑进行一次新的风险分析。